华验热情为您服务。
首页 > 消毒与感控检验 > 华验首席科学家、消毒学家陈昭斌教授阐释消毒的定义和内涵

华验首席科学家、消毒学家陈昭斌教授阐释消毒的定义和内涵

发布日期:2020-02-24 08:45:32 信息来源:青华检验

人类和感染性病原体,尤其是传染病病原体的斗争,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历史已经很漫长。人类在未看见和未认知这些病原体之前,就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如何能预防控制这些病原体传播感染的方法,这就是早期的消毒学实践。大约在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发明制作了陶釜用作煮食炊器。用陶釜煮沸水来烹煮食物,是湿热应用的肇始。从消毒学的观点来看,与火焰形式的干热相比,湿热作用的温度低、时间短,而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强、效果好。陶釜的使用是人类使用热力形式的第一次质变,是热力消毒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从此,中华民族习惯了喝开水,吃熟食,这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饮用陶釜煮沸后的开水、食用陶釜煮熟后的食物,杀灭了许多经消化道传播感染的病原体,预防控制了许多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

347年前(公元1673年),荷兰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用显微镜观察到各种“微动物(animalcules)”,即微生物。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看到了微生物。344年前(公元1676年),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发现,胡椒粉可以迅速杀死“小动物(little animals)”,即微生物。酒和醋与微生物接触后,也立即杀死了微生物。这是人类第一次直接观察到化学物质杀死微生物的作用。毫不夸张的说,列文虎克是消毒学检验的第一位实践者和开拓者。他为后来消毒学学科的发展拉开了帷幕。

177年前(公元1843年),美国霍尔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首次提出产褥热是通过医生、护士的手和衣物在病人之间传播的,医生用次氯酸钙洗手后再接触病人可以避免产褥热的发生。173年前(公元1847年),奥地利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得出了与美国的霍尔姆斯相同的结论,他在维也纳医院使用漂白粉消毒来减少和控制产褥热的发生,取得了惊人的成效。165年前(公元1855年),英国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通过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加强护理,做好清洁卫生,隔离传染病患者,病房通风等措施,极大地降低战争伤员的死亡率(从42%降至2%)。她开启了护士负责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先河。这些医学先贤的工作,进一步说明了消毒是针对的某种微生物病原体。通过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说明消毒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一、消毒的定义

消毒(disinfection)指用消毒因子杀灭、清除、中和或抑制人体外环境中的目标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消毒是指一种状态、一种结果。有时消毒又指一种消毒处理过程、一种消毒方法。

 

二、消毒的内涵

消毒定义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消毒因子(disinfection agents)  指用于消毒的物质或能量。消毒因子包括物理消毒因子、化学消毒因子和生物消毒因子,或其组合而成的复合消毒因子。

1)物理消毒因子(physical disinfection agents):或通过物理原理产生消毒作用的因子,主要有热力(heat)、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紫外线照射(ultraviolet irradiation)、微波(microwave)、超声波(ultrasonic wave)、等离子体(plasma)。或通过物理摩擦、物理过滤、物理与空间阻隔等方式产生消毒作用,如用水冲洗或擦洗:流水洗手、洗头,毛巾洗脸,冲洗卫生间地面等;如扫帚扫地、抹布擦拭家私和器具等;如过滤介质(filtration media):层流手术室、细菌过滤器、口罩等;如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医用防护眼镜等医护人员自我隔离;如疫点和疫区的封锁隔离:隔离治疗室、隔离医学观察室、居家隔离,封村、封城,或远距离隔离生活区等。

2)化学消毒因子(chemical disinfection agents):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消毒作用的因子,主要有灭菌剂(sterilant)、消毒剂(disinfectant)、抗(脓)毒剂/抗(脓)毒药(antiseptic)、抗菌剂(antibacterial)、抑菌剂(bacteriostat)和防保剂(防腐保存剂)(preservative)等。

3)生物消毒因子(biological disinfection agents):通过生物学原理产生消毒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植物提取物(plant extracts)、动物提取物(animal extracts)、微生物代谢的生物活性成分或微生物活体,主要包括酚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精油、生物碱、多糖、多肽、酶(enzyme)和噬菌体(bacteriophage)等。

2. 人体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of human body)  指人体生存所处的自然界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直接接触的机体部分的微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人体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和创口等;

2)人体所处的周围环境和场所,如空气、水体、土壤和物体表面等;

3)人体食用、使用和享用的物品,如食品、药品、化妆品、饮水、医疗器械、卫生用品、餐饮具、衣物、书籍、字画和古董等。

3. 目标微生物(target microorganism)  指每次消毒活动消毒因子要杀灭、清除、中和或抑制的微生物。这些消毒目标微生物存在于消毒对象的里或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对人、动物和植物致病的病原微生物;

2)对人体具有卫生学意义的卫生微生物;

3)对环境和物品有害的微生物;

4)其他特定的微生物。

4. 消毒作用方式(disinfection mode of action)  指消毒因子作用于目标微生物的方式。消毒因子通过杀灭、清除、中和或抑制等几种方式作用于目标微生物。杀灭包含杀死(kill)、毁灭(destroy)和灭活(inactivate)几种表述,是对目标微生物的不可逆的彻底的摧毁,灭活是针对病毒而言,因为病毒的核酸具有感染活性,必须毁灭其核酸,使其丧失感染活性,才算达到了对病毒的杀灭。清除(eliminate),或是通过物理摩擦去除目标微生物的方式达到消毒的目的,如用水冲洗或擦洗:流水洗手、洗头,毛巾洗脸,冲洗卫生间地面等;又如扫帚扫地、抹布擦拭家私和器具等;或是通过过滤介质滤除目标微生物的方式达到消毒的目的,如细菌滤器、层流手术室的空气高效过滤器、医用口罩等;或是通过物理和空间阻隔隔离或远离目标微生物的方式达到消毒的目的,如医护人员穿戴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罩、医用防护眼镜等自我隔离;如传染源患者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的定点隔离医学观察、可疑症状者居家隔离观察;如封村、封城防止人员和动物外出;如集中传染源于偏远地,远距离隔离其救治区和生活区等。

中和(neutralize)是针对抗原抗体反应的消毒方式,如机体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抗原产生的中和抗体(可溶性蛋白),能有效的中和掉该病原体抗原对机体细胞的感染。抑制(inhibit)是指暂时控制住了目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性而并未杀灭它们,在抑制因素解除后,目标微生物可以复活生长。

5. 无害化(harmless)  指通过消毒因子的处理,使消毒对象的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对人体、物体和物品等不产生危害的程度。通过消毒处理,消毒对象或达到了要求的无菌(sterility)状态,或达到了要求的消毒合格(qualified disinfection)状态、抗菌和抑菌合格状态、防腐保存合格状态。消毒对象,表面上看是可感知的作用对象,实质上是针对肉眼无法看见的目标微生物。若消毒的目的是消毒作用后,消毒对象的表和/或里的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对人体无害的程度,则为医学消毒的范畴。

6. 消毒方法(method of disinfection)  或称消毒措施(measure of disinfection),指对不同消毒对象所采取的具体消毒方法。这些消毒方法包括用各种消毒因子,如物理消毒因子、化学消毒因子、生物消毒因子以及这些消毒因子组合而成的复合因子,处理消毒对象的表和/或里,使其作用于目标微生物,达到所需消毒的效果,如无菌、或不同的消毒、或抗菌、或抑菌,或防腐保存等状态的所有措施。因此,这里的“消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使消毒对象达到所需消毒效果的各种消毒方法。

汉语文化语境下的“消毒”有时指“消毒方法”,如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食品的消毒、饮水的消毒;有时亦指“消毒动作”,如消毒手术器械、消毒手、消毒空气。英语文化语境下的“disinfection”是名词,指“消毒方法”;“disinfect”是动词,指“对……进行消毒”。注意不同文化语境下“消毒”一词的表述和含义。

7. 消毒方法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isinfection method)  消毒方法主要分类如下:

1)按消毒因子本身的性质分类:主要包括物理消毒法(physical disinfection)、化学消毒法(chemical disinfection)和生物消毒法(biological disinfection)。

2)按消毒因子对目标微生物作用的目的分类:主要包括灭菌法(sterilization)、消毒法(disinfection)、抗(脓)毒法(antisepsis)、抗菌法(antibacteria)、抑菌法(bacteriostasis)和防保法(防腐保存法)(preservation)。

3)按消毒因子对目标微生物作用的水平分类:主要包括低水平消毒法(low level disinfection)、中水平消毒法(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高水平消毒法(high level disinfection)和灭菌法(sterilization)。

 

(引自陈昭斌教授主编的《消毒学检验》教材,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