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流行情况
2019年12月12日发现首例武汉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7日实验室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成为我国第40个法定传染病。同时,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截至2020年2月1日24时全球的疫情: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港澳台地区累计报告和通报确诊病例14411例,现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计死亡病例3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例,共有疑似病例19544例;海外22个国家确诊病例143例,死亡1例。
二、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感染特点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原体感染的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感染特点:传染源主要为该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也有无症状的该病毒携带者,还有某种或某些受该病毒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感染,近距离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飞沫气溶胶传播、直接接触受飞沫污染的物品传播,还有可能通过粪—口途径经消化道传播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三、科学消毒是扼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流行的唯一法宝
根据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流行情况和传播感染特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感染性强,危害性很大;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能存在消化道传播。从人类过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经验来看,只有科学消毒才是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的利器,才是扼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流行的唯一法宝。我们人类一直以来都是在体内和体外两个战场同病原体作殊死搏斗。体内同病原体的搏斗除了靠机体自身的三道免疫防线外,还要靠临床医师用各种药物来对付病原体,这就是治疗。体外同病原体的搏斗则是消毒师用各种消毒因子来对付病原体,这就是消毒。治疗需要高深的学问,治疗学是严谨的科学;同样,消毒也需要高深的学问,消毒学也是严谨的科学。既然消毒学是严谨的科学,因此,消毒必须是科学消毒,而不是伪消毒、过消毒或错消毒。
科学消毒是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达到了消毒的预期目的,使消毒的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了对人体没有危害的程度。科学消毒只有制定好消毒方法、落实好消毒措施、评价好消毒效果才能实现。消毒不是表演消毒的动作,仅做表面文章。消毒的关键是消毒要达到效果,这就需要消毒学检验来评价。因此,我们的医疗活动和疾病预防控制活动中就需要大量的掌握有消毒学理论和消毒技术、消毒学检验与评价技术的消毒学专业人员来参与,这样消毒活动才有保障。科学消毒的前提是有一大批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培养有素、学有专长的消毒学专业人才长期在一线指挥或实施消毒工作。这些消毒学专才除了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全面地和系统地学习、深刻地理解和准确地掌握《消毒学》的理论知识,《消毒学检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及《消毒剂》和《消毒器》等各种产生消毒因子的消毒剂和消毒器的消毒原理和应用技术等消毒学专业的专业知识。要科学消毒,这些消毒学专才必须要有良好的消毒学专业素养,必须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第一、消毒的定义、本质和内涵,消毒学的定义和学科范畴;
第二、各种消毒因子的理化特性、杀灭各种微生物的效果和消毒机制;
第三、各种消毒目标微生物(消毒因子作用的对象)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结构、致病性、传播途径和对消毒因子的抵抗力;
第四、各种产生消毒因子的消毒剂和消毒器的消毒原理和应用技术;
第五、消毒学检验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陈昭斌教授,2020年2月2日,深圳)